广东春霆律师事务所

咨询电话
0755-86719926

如何把握和认定“交通肇事逃逸”?

2024-10-12

交通肇事罪中逃逸的认定主要基于行为人的主观动机和客观行为。逃逸行为必须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且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微信截图_20241012094505.png


首先,从主观方面来看,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


其次,从客观方面来看,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根据最高院的解释,逃逸行为是指在五种情形基础上逃跑的行为。例如,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后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或者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等


此外,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也很重要。即使行为人没有逃离现场,但在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门处理时畏罪逃跑,这也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构成


最后,以下两种情形不应认定为逃逸:

一是交通肇事后,肇事者已通过电话等方式报警,由于惧怕被害人亲属殴打而逃离事故现场;

二是存在不能抗拒的原因,原因消失后又投案的情况


联系我们
关闭

客户服务热线

19168508405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底部logo
  •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高新南九道与高新南十道交汇处卫星大厦15楼1503A室  
  • 手机:19168508405  
  • 电话:0755-86719926  
  • Email:chunting202205@163.com  
二维码

Copyright © 2022 - 广东春霆律师事务所   备案号:粤ICP备2022081091号-1 网站地图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