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标侵权行为的具体表现
商标侵权行为通常出于商业目的,未经商标专用权人的许可而擅自使用他人已经注册的商标,或者把他人注册商标的主要部分用作自己的商标并使用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上,从而产生商标混淆,以达到欺骗消费者的目的。

商标侵权行为可归纳为如下九种具体表现形式:
(1)未经他人许可,在同一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的行为;
(2)在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的行为;
(3)在同一商品上使用近似商标的行为;
(4)在类似商品上使用近似商标的行为;
(5)将相同或近似商标作为商品名称或商品装潢使用,并足以造成对消费者的误导;
(6)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
(7)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
(8)销售伪造或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
(9)故意为侵权行为提供便利的行为。

二、侵犯商标权要承担什么责任
商标侵权要承担的责任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一)商标侵权的民事责任
(1)停止侵害。
(2)赔偿损失。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所受到的损失,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侵权损失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50万元以下的赔偿。(注: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3)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4)赔礼道歉。
(二)商标侵权的行政责任
(1)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2)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
(3)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处以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的罚款;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的,处以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商标侵权的刑事责任
(1)假冒注册商标罪。《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非法制造、销售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罪。《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条规定:“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实务指南:商标被侵权怎么处理?
根据《商标法》规定,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如工商部门认定侵权行为成立,可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并可处以罚款。新修改的《商标法》增强了工商部门制止商标侵权的力度。
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在线侵权投诉,目前大家所熟知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合均有网上投诉渠道。还可以通过向侵权者发送律师函,限期停止侵权行为,通过公安机关进行侵权犯罪案件的举报等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最后一道渠道,还可以通过提起侵权责任诉讼的方式追究侵权者责任。